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,移動互聯的飛速發展,為了順應人們生活和時代發展,手機應用商店出現了不少類型的APP。
對于創業者而言,APP背后有著不小的創業商機,有些聰明的APP開發者就瞄準了一個巨大的用戶群體——學生,專門為學生和學校開發了各類APP。一時間,校園類APP突然出現在學生們的手機中。
各類APP涌入校園已是時代之勢,不得不說,校園APP確實方便了學生的大學生活。例如運動類APP,可以監督當代大學生的鍛煉生活,而不是一直“宅在”寢室;學習APP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學習平臺,整合學習資源,為學生們帶來方便的學習渠道。
此外,不少大學生手機里還裝了有關課程表相關的APP,方便進行課程管理;有的學校還為學生帶來了繳水電費APP,方便學生能夠通過手機端直接繳納寢室水電費。
這些校園APP都在表明互聯技術不斷推動學生和學校生活的進步,也給相關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市場。
而校園APP,也成為不少創業者和開發者的創業方向,由于當今大學生數量中多,校園APP也成為創業紅海。
學生數量眾多 校園APP市場潛力巨大
截至2018年上半年,中國手機網民已達7.87億人,手機網民人口逐漸增加。其中中國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達3968.9萬人,連續五年保持增長,大學生手機網民人口也在逐漸增加。
從上網時間上看,根據此前艾媒咨詢數據顯示,44.9%的大學生每日手機上網時間為3-6小時,12.5%的大學生上網時間達到了6小時以上,超半數大學生上網時間較多,均超過三小時。
大學生生活水平不斷提高、網絡環境的變遷、上網場景多樣化、便捷度提高、WiFi覆蓋范圍廣、校園生活需求等因素極大地強化了校園APP在大學校園的必要性,校園類APP市場潛力巨大。
此外,隨著在線教育模式的興起,一些中小學也要求學生需要在一些APP上完成作業,不少家長手機里也被安裝了一些校園APP。
無論是生活應用,還是在線教育,各類APP被安裝在學生和家長們的手機中,由于學生群體數量龐大,也給不少APP開發者和創業者帶來了無限商機。
除了開發者和創業者外,資本們也看中了這一創業風口,將大量資本投向校園APP,競爭也隨之白熱化,為了搶奪校園里龐大的學生市場,進行跑馬圈地,不少APP商家開始用起了一些低劣的手段去吸引用戶。
校園APP亂象眾多 紅海變渾水
此前有新聞稱,一位學生家長反應為了分擔輔導作業的壓力,為女兒下載了一款名為“互動作業”的APP。結果有一天發現女兒在看不良小說,而這款小說竟是由互動作業APP推薦的。
隨后,互動作業APP被當作校園APP亂象的一例反面教材。當然,無獨有偶,校園APP亂象并不是僅此一例。
為了盈利,很多校園APP與一些游戲商家進行合作,游戲商家在APP中打廣告,APP可以獲得廣告紅利。因此不少校園APP中內藏大量的網絡游戲。
本是主打校園學習的APP,結果卻隱藏著不少娛樂項目,完全與APP的本質背道而馳,讓不少家長氣憤不已。
同樣的,今年3月初,超級課程表App在微博上發布公告稱,由于App中下課聊社區板塊出現個別色情、不健康的言論,經公司內部討論決定對超級課程表App進行整改下架,整改完畢后重新上架。
此外,校園APP除了內涵色情、廣告等信息外,還讓不少學生和家長感到困擾的是,學校會強制學生安裝一些校園APP。
強制學生安裝校園APP基本上發生在各大高校,而大學生已經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,不少學生紛紛吐槽,一部手機裝了不少校園APP,查學分、打水、跑步、上網等甚至都需要下載一個App才能進行,有的學生表示安裝了近10款校園類App,甚至還有學生建議“為什么不把這些功能整合在一個APP鐘”。
包括微博、知乎上也充斥著不少學生因為校方強制安裝、使用APP的相關問題和文章。
然而,校園APP市場巨大,創業者和開發者自然不會白白浪費這樣一個創業環境,但攪局者的出現,卻讓“紅海”變成了“渾水”,也吸引了政府的注意。
政府發布相關措施 凈化校園APP環境
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《關于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》,要求開展全面排查,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,堅決防止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。
通知要求,學校首先要把好選用關,對APP的內容、鏈接、應用功能、信息安全等進行嚴格審查,并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審查同意。
此外,政府注意到,一些學習類APP泛濫,而是商家搭乘教育信息化的快車,并不是真心想做APP,只是不惜一切手段,單純進行牟利,導致亂象叢生,大大違背了校園APP的初衷。
當然,國家也陸續出臺了不少進校App監管政策,各地教育監管部門也開始出臺針對進校App的要求細則,但依然不能保證打擊一切校園App亂象。其中主要原因也是在于校方,很多學校將推廣校園App視作智慧校園建設的部分,也有一些APP商家、廣告商與學校進行合作,因此若想讓校園APP亂象消失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當然,這也不會阻礙到校園APP的發展。盡管日后國家還會出臺更加嚴厲的政策,校園APP未來說不定也會迎來一次洗牌,但對于創業者和開發者而言,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,只有打造出健康的市場,良性競爭才能繼續存在。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,健康的校園APP,才會更容易獲得他們的青睞。
如何挽救校園APP市場,創業者需要做到以下兩點:
當然,除了國家監管,更重要的是APP開發者和創業者也需要保持自律,如何做好校園APP,能夠獲得學生和家長的放心,也是每個創業者和開發者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1、完善APP使用體驗
APP商家們不能僅僅背靠校方這棵大樹就會相安無事,積極回應學生的質疑完善使用體驗,以優質的服務品質吸引大學生主動自愿安裝使用。例如一款生活服務類校園APP可以將一些服務進行合并,對于大學生而言,洗澡、打水、運動打卡可以集合在一個APP,形成一個綜合性校園服務APP,不僅方便學生,也讓學生用得順心。此外,校園APP還需做好隱私保護問題,有的校園APP需要學生填寫詳細的個人資料,設計大量個人隱私,若APP數據泄露,后果不堪設想。因此校園APP在開發期間,在采集學生基本信息的基礎上,做好信息保護工作。
2、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
校園APP在為學生和學校提供服務的同時,目的也是為了能夠獲得盈利。如何尋找到合適、合法的盈利方式,而不是講究歪門邪道、讓校園APP充斥各類不良信息。
如何找到靠譜的盈利模式,例如售賣學習資料、教學視頻、考試真題等,站在幫助學生的角度上尋找盈利點,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方法。
紅海依舊,后入局者是否還有機會?
有了國家的嚴格見過,創業者的自律,校園APP未來依然有著無限的市場。
隨著在線教育的火熱,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,2019年校園APP依然是每個學生的必備工具。
對于后入局的創業者來說,是否還有機會進入創業紅海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