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剛剛步入社會的90后沒有意識到,大起大落的人生,是從股市開始的。
3月8日,在大家歡慶婦女節的同時,股市沒有了半邊天。A 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,滬指下跌2.3%,深證成指下跌3.81%,創業板指下跌4.98%。不僅股民一片哀嚎,隨著基金抱團資產的全線殺跌,基民們也已經被「綠」到麻木。
年前與年后的股市形成了天差地別的對比。就在年前新上車的95后股民、基民們還在微博上大呼白酒 yyds(永遠的神)、為張坤成立 ikun 粉絲團的時候,有一群機智的老股民們掐準點在閉市前對這些熱門板塊來了個「大清倉」。
一方面,老股民們瞅準了節前消費的苗頭,做短線賺快錢,干凈利索;另一方面,當股市、基金頻繁登上微博熱搜榜時,他們嗅到了危險的信號。
為什么這樣說呢?在華爾街就曾流傳著關于約瑟夫·肯尼迪的投資故事。1929年在肯尼迪偶遇擦鞋童與他大侃特侃股市現狀時,他意識到股市過熱的信號,遂將股票清倉,從而避免了美國最嚴重的世紀股災。
今天,在人人都在談股票、基金的當下,歷史還會重新上演嗎?
股票,股價
01 年后暴跌,股市真的跌出機會了嗎?
新春過后股市開盤沒幾天,港股、A 股連續暴跌,以貴州茅臺、瀘州老窖、愛爾眼科為首的抱團股的跌幅幾乎都在6%,年前追高殺入場的年輕人顯然被這波大漲大跌嚇傻了眼。
實際上,這一場金融市場的集體雪崩,早已超過了市場正常波動。
追根溯源,暴跌從港股市場開始。2月24日香港政府在《財政預算案》發布會上,宣布增加印花稅至0.13% 消息后,午后開盤港股跳水,截至收盤恒指大跌2.99% 失守3萬點,恒生科技指數跌5.1%,港交所重挫逾8%。
圖片
為什么市場對印花稅上調的反應如此之大?首先需要厘清印花稅的概念,通俗來講印花稅就是股票交易費用中的一項。而上一次香港調整印花稅還是在20年前,將印花稅稅率從0.1125% 調整到了0.1%。這一減一加,反倒比20年前更高了。
因此,簡單來說,這次提高印花稅的舉措將直接提高港股交易成本,短期內影響著市場的交易情緒。
需要注意,提高印花稅僅僅是政府在市場過熱時的強制性調控手段,本質上只改變了交易成本,并沒有改變交易的本質。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表示,不排除進一步增加印花稅的可能,但增加印花稅不會影響到香港股市的競爭力。
其次,必須把今年南下資金的迅猛勢頭考慮在內。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,摩根士丹利中國市場策略師王瀅曾表示,今年開年到1月22日的15個交易日內,已經有298億美元的資金通過港股通渠道凈流入香港股市。相比之下,2020年開年的15個交易日僅為2021年同期的十分之一左右。
飛得更高,可能也會摔得更慘。24日當天,南向資金凈流出逾129億元,刷新了歷史新高。同時,這種負面情緒也傳導到了 A 股市場。
在 A 股、港股大盤連續下跌的這一周里,不斷有人發帖詢問「該不該補倉」「到不到抄底」,但許多意見領袖表示,沒有底,下行趨勢可能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。究其緣由,還是「目前泡沫嚴重。」
但A股真的處于真正意義上的下行趨勢和危機中嗎?令人驚奇的是,根據格隆匯提供的數據,這個答案是否定的。據統計,年前下跌股票約三千只,占整個A股市場近75%。
年后整個情況大反轉,2月18日至今下跌10%以上的其實只有323只,三千多只股票其實還在上漲中。這些事實說明,崩盤的只有抱團股。

